最新消息
软式棒球规格...(2015/1/17)

软式棒球规格...(2015/1/17)

相关连结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B%9F%E5%BC%8F%E6%A3%92%E7% ...

软式棒球,与一般使用软木等作为材料的棒球(硬球)不同,是以橡胶等等作为素材的球来比赛的运动。发源地为日本

历史

起因为明治时代,从美国所传来的棒球以大学棒球,高中棒球,国中棒球等形式开始了全国规模的大型比赛,小朋友们也以网球的球来当做棒球游玩。但是,因为网球的耐久性与速度等问题,使得此项运动的人口慢慢的降低。因此在1919年(大正8年),在神戸市的东神橡胶公司开始贩卖由橡胶制作而成,简单且安全的软式棒球用球。以此为契机,少年棒球的人口又再度增加,翌年的1920年(大正9年)在神戸组成了大日本少年棒球协会,并举行了全国规模的大赛。其之后在1925年(大正14年),横井春野在东京组成了同名的团体。进入昭和时代之后1929年(昭和4年),在神戸的协会组成了以一般社会人士为对象的日本软式棒球协会(「软式棒球」名称起源即为此协会)。之后也产生了大日本软式棒球协会、日本软式棒球连盟、极东软式棒球协会等等的团体。

之后随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化,发布了「橡胶禁制令」(1938年=昭和13年),散布在各地的软式棒球团体被统合为「全日本软式棒球综合协会」并打算举办全国性的大赛,但是却被视为是敌对国家的运动而被严厉的规制著,只能举办职业棒球比赛。战争终了后的1946年(昭和21年),以东京都软式棒球连盟为中心,在全国的各都道府县与文部科学省日本体育协会等等的赞助之下,设立了全日本软式棒球连盟。后来,以普及少年棒球为目的,在1970年(昭和45年)也开始举办了小学生与国中生的比赛。

广义的来说,准硬式棒球也是软式棒球的一种。因为原本的准硬式棒球是以软式棒球・准硬式部门的名称发展,准硬式棒球的比赛连盟以前也属於软式棒球连盟。随著时代变化近年才分为准硬式与本来的软式。以世界规模来说认知度不高,但是在古巴,少年期会常常打。

球的种类(变迁) 1951年~1968年
  • A号 项目:少年(国中生)~一般 直径:69.5-70.5(mm)
  • B号 项目:准硬式 直径:71.5-72.5(mm)
  • C号 项目:学童(小学生) 直径:67.5-68.5(mm)
1969年~1984年

追加成人用的球。

  • L号 项目:一般 直径:71.5-72.5(mm)
1985年~2005年

将至今的L号、A号~C号的名称重新设定并重新定义。

  • A号 项目:一般 直径:71.5-72.5(mm) ※旧L号
  • B号 项目:少年(国中生) 直径:69.5-70.5(mm) ※旧A号
  • C号 项目:学童(小学生) 直径:67.5-68.5(mm) 
  • D号 项目:低年级学童 直径:64.0-65.0(mm)※新规追加
  • H号 项目:准硬式 直径:71.5-72.5(mm) ※旧B号
2006年~现在
 
2006年之后的公认球
  • 在A号球~C号球的球面上没有凹凸。平成18年度大会之后开始使用,是55年以来公认球的设计变更

特徴:虽然大小与重量,反弹力都与之前的球差不多,但是比起旧公认球飞行距离约多了10%,投手也较容易投出变化球。比起之前的球,球面的凹凸几乎都消失了,为较接近圆滑的球体形状。同时,缝线处(实际上软球不需要像硬球那样真的缝、只是类似缝线的突出)也有类似缝线的造型。缝线部分的握球感触与非缝线部分差别很大,若是没有握在缝线部份球会容易滑掉,与硬式棒球一样,握球时握在正确的地方很重要。缝线凸起的设计,是为了使球的回转受到空气抵抗等影响,让直球的尾劲更好,变化球的幅度更大,反弹力抑制在两次以下的设计。

  • D号球没有变更。

软式棒球的身世...(2006/5/17)

软式棒球的身世...(2006/5/17)

国的硬式棒球传至日本,是明治6年的事。而日本棒球的兴盛,是从早庆之战后的学生棒球热潮开始。虽然热股热潮也蔓延到了青少年之间,但想要让他们和大人一样使用硬式棒球是不可能的事。因此便开始了软式棒球的历史。最初使用的替代品,是软式的网球。但由於网球过於柔软,表面平滑,即使用力击出也飞不远,更别说投球了;因此不久之后便出现了海绵棒球的开发。虽然在硬度与重量都比网球来的进步、即使受到强力也不会变形,适合投变化球;但耐久性不高,常常在比赛过程中裂开。因此到了大正7年,真正的软式棒球终於问世。

橡胶棒球最大的好处,便是在硬度与重量非常接近硬式棒球,并能在表面制造出凹凸纹路。而他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大正8年的京都地方大会上,隔年便开始进军美国职棒联盟。但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问题。由於软式棒球的突然兴起,不但在规格上没有一定的标准,同一颗球若使用过久也会产生破裂。

而这样的情况到了昭和9年终於有了重大转机。由长濑橡胶所制造的「健康球」,采用外侧软橡胶、内部则是硬橡胶的双重合成方式,让球的强韧度提升不少。

由此可见,无论是硬式或软式,不变的都是对於棒球的热诚与坚持。